浪子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9章 图们江攻势,核武皇帝,浪子刀,五七online),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武和孙树林同时听令,一起离开春泥岭。

宋彪继续在春泥岭研究了一段时间,仔细查看日军在工事上的一些细节之处,并且让翻译员尽快的整理出日军第9旅团的文件资料,让参谋部能更为精确的估计日军的作战水平。

从上午7点至晚上7点,12个小时的时间,宋彪就用三个步兵师和7个新编步兵团,加上东北炮军围歼了日军第9旅团和第五师团直属的第5野炮兵联队,以及三千余人的朝鲜义军,靠的就是“快进猛攻”四个字。

这种快和猛是在训练、装备的调整中逐渐形成的稳固惯性,就像一个手脚急快的人做什么事都快,当东北军按照这种惯性快攻起来,日军一上来就被打懵了。

日本满洲陆军总司令官大岛义昌大将的水平也确实不如大山岩之流,如此分散布置看似面面俱到,遇到东北军这种追求快猛机动和速攻围歼的部队,真是怎么打都打不过的。

确定日军暂时根本无法适应东北军的作战特点后,宋彪整个人也显得轻松很多,回到前线临时指挥总部之后也没有做过多的调整,还是让全军按照原有的规划强行推进。

为了避开日本海军的优势,宋彪和总参谋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决定将东北军的进攻主方向设在朔州,从朔州一路向南进攻泰川,利用朔州、龟城、泰川之间的多个盆地贯通的通道做文章,在这条线上建立一个百公里长的补给线。

在太平湾和九连城镇之间的鸭绿江段,东北军会凿沉多艘汽轮堵住江道,不让日本海军的小军舰溯江而上,在河口岛一带乘机建立多条桥梁,完善整个东北军的补给线。

夺取泰川之前,第四步兵师同样会绕道朔州南下,只留下第一步兵师和第十二步兵师夹击驻守在义州至新义州之间的日军第三师团,围而不歼。避免日本满洲陆军第三军在大势已去的情况匆忙撤退。

等主力部队将第三军分割开后,第一、第十二步兵师要在第二炮兵旅的支持下尽快歼灭第三师团,全军汇合南下和日军第三军在泰川决战。

宋彪所有的战术规划都立足于一点,那就是充分利用东北军的装备好、补给大、速度快、进攻猛的特点,不怕牺牲和损伤,以快决战,不断实现以数倍兵力围歼敌军的作战目标。

……

众所周知。苏沃洛夫的军事理论直到20世纪才在苏联得到真正的重视,而真正将这一理论发扬光大,并且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效解决“快”与“猛”的平衡的军事将领是粟总。粟总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突破传统军事编制的思维惯性,将各个纵队大幅度的扩编。强调快速机动作战的能力,用人数优势解决“快”和部队装备轻型化的制约。

东北军基本就是在贯彻这一方针,并且在此基础上强调三个大特长,一是炮步协同作战的基本功抓的很扎实,堪称是无炮步成军,有炮则必胜;二是大范围的大部队机动突袭作战和包抄能力强;三是小范围的小股精锐部队的突进突防和渗透作战能力强。

三个大特长之外,东北军同时强调辎重部队的扩大化,注重通过招募、宣传、强征等方式组织民兵参与战争,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优势,大量增加补给运输能力。

日本陆军的实力并不弱。相比东北军在很多方面还要更强一些,但它在最初的阶段里极度不适应东北军这种作战风格和新理论之下的新战术,各支部队的指挥机构都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部队就已经被包夹分割,不断被多于自身四五倍的兵力几面合围。这种情况恰如解放战争中的,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美军,实际上,东北军在朝鲜战场上所作的总战略规划和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也有极大的相似性。

日军一个旅团通常要负责三公里左右的防线,按照日俄战争时期的经验,特别是辽阳会战的那种经验。这样的防御态势即便是面对四五倍的敌军也可以守住阵地三到五天的时间,足够总部派兵增援,但在实际的战斗中,通常只需要两个小时,整条防线就会被不断突破、渗透,最终被分断切割,整个防线部队被包抄围攻,增援部队被拦截,还必须顶着数百门,甚至是上千门火炮的压力面对东北军两三个师的围攻。

面对东北军这样的特殊攻势,日军从上至下都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对应的经验,原先觉得能挡住三天的攻势,结果一天就被歼灭,原先觉得还能撑住,结果几个小时之内就被打到了指挥部,原先觉得援兵很快就能到,结果自己还没有被歼灭,援军半道上就被击溃了。

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日军所有的将校官都不知道该如何指挥和调度部队,如何猜测和评估对手的进攻,中下层军士官和士兵也不知道自己的部队究竟怎么了,他们自己觉得是无比勇敢和精锐的钢铁部队,一上阵就被打成烂泥,任人宰割,到处都是八面埋伏,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糟糕,部队已被击溃,军官还不明白到底错在哪里。

从东北军于1911年4月5日主动发起进攻,短短三天时间里,东北军就将朔州的日军第五师团和义州的第三师团,以及前来增援的第六师团击溃,第五师团、第三师团和第一炮兵旅团直接被多股部队围歼,四千多名日军官兵和朝鲜士兵投降当了俘虏,仅有第六师团的一个旅团狼狈撤回博川郡。

东北军这种不合常理的大规模而大胆的快速穿插、突进让日军狼狈不堪,大岛义昌和日军陆军本部同样感到不可思议,驻守在平壤、安州、介川的日本满洲陆军第三军来不及做出任何调整,第三步兵师就快速突进到宁边,第四步兵师则推进到定州,形成两线夹击之势。

大岛义昌的军事部署又一次让日军陷入极其尴尬的状态,驻守在介川的朝鲜义军和驻守在安州的日军第五预备旅团都不能撤退,驻守在平壤的日军主力第二师团又不能轻易提上前去。形势一如此前在鸭绿江线的布置一般尴尬。

东北军的进攻速度太快,而日军陆军的溃败又超乎此前的一切预估,以至于日本海军完全没有准备,此时才姗姗来迟的从旅顺港和南浦港赶到定州,意图用军舰的火炮协助定州的日军陆军残部死守。

日本陆军在西线是一路溃败,在东线则同样遭到了多次快速围攻,损伤惨重。溃败速度之快,完全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甚至连宋彪都没有预估到日军溃败的如此之快。

……

东线图们江战场。

1911年4月4日的晚上9点。东线集团军的第五、第六、第二十七师、第三炮兵旅和延吉、吉林巡防军的12个新编团,总计37名团长和团教导员集体抵达东线战区前线指挥部。

蒋雁行以中央陆军东北国防革命军副总司令的身份兼任东线总指挥和东线集团军的司令官,也是本地最高军事指挥官。对他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考验。

第六师的吴元泽师长,第三炮兵旅的单启鹏旅长同蒋雁行都是第一届日本陆士留学生毕业,同学之情谊,此时兼任东线副总指挥,在第五步兵师担任了多年教导长的沙俄陆军少将冯.艾斯克将军担任东线军事最高顾问官。

冯.艾斯克将军并没有参加此次会议,一等内侍官蒋作宾带着皇帝陛下的亲笔手谕秘密抵达延吉,代表皇帝召开此次秘密的战前总动员会议。

在西线战区,这样的会议在两天之前由皇帝亲自主持。

东线战区的指挥官和参谋官们也云集于此,可以说是东北军的精锐尽出。蒋雁行、吴佑贞、常万春、吴元泽、单启鹏、章亮元、万庭献七人位列第一排,代表战区正副总指挥和正副参谋长一级,而李富贵、李兆韫、朱兆熊、张策平、刘立鳌、刘庭武、黄本璞、夏占魁、袁宗翰、高奎恩等74名团长、教导长又站在后面几排。

作战厅里气氛肃严。

蒋作宾身穿着一等内侍官的黑色军礼服,神色庄严的手持着印有赤朱三龙夺珠纹的鎏金黄色信封走进大厅里,转身之后面向诸位将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生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云之羽:爱情这件小事

彩虹长老

法天纪

射阳河人

道有万贯

小米熬汤

民国铁血军阀:横行从上海滩开始

笔下万物生

旺家小媳妇:寒门走出个小富婆

洛芷歧

无敌之界面灾星

放荡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