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4章 中日战争之总战略,核武皇帝,浪子刀,五七online),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要求不高,东三省人民撑住半个月,干掉日军五个师团。

宋彪在这一次的备战会议上定的目标是歼灭3个师团,但这是保底的基本目标,整个作战计划是围绕全歼日军五个师团来设计的,十五万的主力军加上二十万的巡防军、十万新军整编部队,以2.5倍的兵力突然合围对手,西线鸭绿江战线基本是三倍于对手,东线延吉战场则要实现两倍于对手。

半个月攻势打完,他看看日本到底是跟他和谈,还是继续调动全国力量侵华。

宋彪肯定有信心,过去五年的准备不是白做的,真要是只为打满清,他还用秘密筹备五年之久,一年都够了,剩下四年就专门等着小日本来的,而且日军的建军思想还停留在一战前的阶段,日俄战争对日本陆军的长期损伤是很厉害的,也不是这五年内就完全弥补的。

晚上的这一次备战会议开完之后,身为总参谋长的蒋方震和东三省巡防军军令部部长的杨铁生的压力是非常之大,好在东北军现在已经占领全国,全国的物力、人力和物资都在调动范围内,两百万的劳力和六十万匹马力是绝对没有问题,一切按照宋彪的计划部署,四十万大军突然发力,歼灭日军五个师团难度较大,大家都未必有这个信心,搞死三个师团还是很有把握的。

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工作,那就只能是一边部署一边再商议了。

整个会议开到晚上11点半才结束,大家都陆续离开,会议室里就剩下宋彪和马尔托斯将军两个人,东北军也好,中央帝国陆军也罢,目前是将官军衔的就只有他们两个人,客观的说,他们也是真正的东北军之父。

阿图尔.克尔兹诺维克.马尔托斯初级将官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一个很有军事才华的波兰籍军事将领,毕业于莫斯科步兵士官学校和俄国参谋学院,这个人最早是学化学的,后来莫名其妙就去报考士官,一开始还是在喀山骑兵学校,后来又莫名其妙去步兵士官学校的工兵科学习。

人生的机遇是非常奇特的。

以马尔托斯目前表现出来的才华,即使去俄军也是中将军衔,当年一起打辽阳会战的布鲁西洛夫此时已经是骑兵中将,据说明年就将提升为上将,米舒钦柯将军早已是骑兵上将,马德尼道夫是步兵上将,也是新上任的沙俄帝国陆军大臣,萨姆索洛夫是步兵上将,帕基洛夫是炮兵上将,涅兹纳莫夫、谢叶尼斯基、邓尼金、科尔尼洛夫目前都已经晋升中将,连两年前回归俄军的屠瓦涅尔都晋升少将军衔了。

宋彪现在和俄军谈起来比较容易,关系非常密切,很大原因就是当年这一批共同奋战的战友都已经晋升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对所有来说,辽阳会战都是最为重要的军功簿,谁不是因此而爬上去的科尔尼洛夫中将目前主管俄军军械装备工作,帕基洛夫上将是俄国参谋学院的院长,谢叶尼斯基是波兰总督,屠瓦涅尔则是关东总督。

包括在外蒙的事情上,虽然沙俄帝国内部试图分裂和侵占外蒙的力量极其强大,但在宋彪的多次劝谏下,俄国两任陆军大臣都不断的阻拦了此事,长期以支持东北军对抗日军为平衡俄国在远东利益的第一要务,确保俄国能专心对付欧洲的问题。

即便是现在的东北军内部,俄籍的军官、教官数量依然是非常多的,包括像波普宁、谢尔盖斯都在东北军工作了非常久了。

在这些人中,阿图尔.克尔兹诺维克.马尔托斯将军永远是最特别的。

宋彪一直断定,在他所有合作过的俄军将领真正最有水平只有四人,分别是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安德鲁.帕基洛夫、亚历山德罗维奇.涅兹纳莫夫和阿图尔.马尔托斯。

极尽所能,宋彪又想尽办法,用了很多关系才重新将亚历山德罗维奇.涅兹纳莫夫中将请回来,继续担任东北军最高参谋顾问和远东陆军士官学校的校长,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安德鲁.帕基洛夫的军衔太高,那是真心留不住,阿图尔.马尔托斯则是宋彪长期倚仗的真正心腹和知己。

真正就重要『性』而言,蒋方震和陈其采加起来也不如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

这个人对宋彪而言真是太重要了。

所以,会议结束之后,两个人还是继续坐在会议室里私下商量,对于宋彪的此次大规划,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基本没有意见,他也觉得这个方式非常好,而他所担心的就是如何保密这个问题。

两个人就这个问题又重新推敲了半个小时,想了十几种小伎俩。

谈着谈着,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就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和宋彪问道:“波普宁轻机枪怎么用?”

宋彪想了想,道:“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组织最精锐的部队使用它们直接冲进去,牺牲就是力量,没有牺牲就无法击碎敌人。”

马尔托斯将军感叹一声,道:“您说的很对,陛下!”

宋彪沉默了片刻。

他知道他们所谈到的精锐部队是第四、第六步兵师的精锐步兵团,以及军部直属的两个精锐步兵团,波普宁轻机枪是在麦德森轻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款冲锋枪,由俄军顾问波普宁上校在长岭兵工厂秘密实验和主持。

在7.62*54cr型步枪弹的研制过程中,宋彪另外提出了一种中等威力弹的研究,也就是7.62*54cr型步枪弹对替选方案7.62*25b1型步枪弹和7.62*40b2型步枪弹,最终成功的是7.62*40b2型步枪弹。

这一中间型威力步枪弹运用于麦德森轻机枪的改进后,将麦德森轻机枪的大量零件和枪托进行修改,枪管截短,缠距缩短到1/7英寸,最终减重至7.54公斤的世界上第一款冲锋枪,标准弹匣容量为40发。

在军工厂的生产序列编号中,这款冲锋枪被称之为麦德森a2型轻机枪,在情报上进行模糊,甚至连数据也一直维持着原有的标准,不准对外公开。

在整个光复革命战争中,东北军都没有正式的使用这种装备,与之一起未使用的还有105mm口径的新型迫击炮和35mm榴弹转轮枪等有趣的新装备。

此次如果真和日军交战,必然是一定要用的。

至少在宋彪看来,60mm迫击炮和波普宁冲锋枪堪称是东北军相对日军的两大杀手锏般的秘密武器,前者虽然已经有两年的装备时间,正如75小姐的那种神秘一样,日军在很大程度上也无法确认这一迫击炮的具体参数。

日军现在的迫击炮基本是照抄日俄战争中的77mm迫击炮,相比东北军有着极大的差距,加上过分侧重于重机枪的配备,没有列装轻机枪,在重机枪中也过于依赖『射』速较低和持续力较低的哈奇开斯机枪,过于侧重部队的持续作战力,而忽视火力覆盖理论,这本身就是一战之前的典型思维。

东北军则完全相反,宁可疯狂自强补给部队,也要极限的提高火力覆盖范围和密度,将战争的命运集中在一周之内分出来,而不是期望于长期的鏖战。

并不是说日军的思想就是错的,东北军就是对的,考虑都不是真正的工业国,日军采取的军事思想还是符合其工业水平的,而东北军则在军事上过于成熟,超出了东北工业的承受能力,也就只能大幅度依靠俄、德、美的军工业支援,而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

不管对错,至少在某一个瞬间,在短暂的两三周内,东北军是可以轻松击溃日军主力部队的。

如果战争真的进入了长期鏖战,那就只能是以后再说了。

宋彪对此倒也不是没有防备,毕竞此时还无空军的概念,实在不行就撤退到本溪、海州一线和日军打山地防御战,全面打一场国家资源的大消耗战。!!!

最新全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生小说相关阅读More+

寂寞之光

杨暮紫

超神宠物

红颜梦

为什么大家都是重生者

南犬北走

快穿之苏行天下

女公子清

韶华流景,别离勿相忘

安安暮烟

大道之争

雨天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