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换装,新战国七雄,仓廪实而知礼节,五七online),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以前那火绳枪只是个备用的物件,俺打猎主要还是靠弓箭。但是从今往后,我老程再出门,就只带这件宝贝了!弓箭啥的,都可以丢进兵器库里收藏起来了。”

两人这么说闹的功夫,李靖也过来了。这位大唐军神倒是一脸严肃:“陛下,我们的军器监又有新任务了。”

李世民嘬了嘬牙花子,一脸无奈:“这两年,户部为了铸造大炮鸟铳拨付了大把的钱粮,打造了几十门大炮,三万支鸟铳。工匠们才刚刚熟悉了流程,铳炮交付速度越来越快,而今一切却都得从头来过。”

李靖安慰道:“也不至于这么严重。那已经造好的大炮鸟铳还是能用,无非是性能差些。而且这燧发枪与火绳枪铸造方式相通,后世的大炮也并未改进太多,工匠们上手定然要比先前容易得多,明年大战发动之前,足可赶制出一批来。”

“这个朕倒是不担心的,不说多,一两万支燧发枪,上百门低磅野战炮还是能造出来的。朕所虑者,乃是钱粮啊。”李世民苦笑道。

这个却不是李靖等人擅长的了,只得装作没有听到。

“也不知道七世纪位面适合航海的大帆船造好了没有,可得早点去日本,把那佐渡金山、石见银山给占了。日后还要去美洲,多带些金银回来。”太宗皇帝心中寻思着。

正沉浸在财务自由畅想中的李世民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喊来刘仁轨问道:“购买的这批枪械,可有被清人察觉?”

刘仁轨回道:“陛下,那燧发枪统一装入箱子里,清国人并未多加留意,大概是当成了采购的欧陆特产。”

“那数百名佣兵和工匠呢?这么显眼的一群人过境,满清就没有警惕?”李世民接着问道。

“这些日子以来,多有寿元将近的欧陆贵族来东方寻求上帝赐福,其中有几位跟随使团一起。那些佣兵工匠便扮作仆从遮人耳目。”刘仁轨解释道。

“而且,即便知道此事,清国也未必会多在意。清人以天朝上国自居,鄙夷外邦,朝臣多闭塞,只知儒家经典,不论其他。”

“那什么康熙皇帝没有把三卷天书公开吗?”李世民诧异道:“还有东京城里诸子论战,难道就没有清国士子参加?”

“清国境内确实没有天书踪迹。”刘仁轨老实答道:“不仅如此,便是清国八皇子汴梁城中为夫子所鄙之事也未流传开来。”

“以小族临大国,自当愚民为要。”李二凤轻笑道:“这样也好,我唐国先行更换装备,给他们一个惊喜。”

“却不知其余诸国又是何等光景?”李世民看向右手边的宰相。

褚遂良会意,揖礼答道:“秦国地处内陆,难与诸国沟通,未见其行;蒙元亦然,只是听说从准噶尔处学了大鸟铳和骆驼炮;清国自恃重炮之威,并无师夷长技之动作;宋国虽然遮遮掩掩,但从细作探到的消息来看,其火器当是师从满清。”

“至于南边的两个,汉国得地利之便,遣专人赴欧洲学得铸造之术,眼下已于佛山等地开办铳炮厂;明国江南地界本就多有西法传入,虽未听说朱家皇帝遣使西方,但也在大肆铸枪造炮。”

“当然,无论汉明,其所出产的,都是火绳枪。此世界虽然燧发枪早已现世,但技术尚不成熟,发火率欠佳,西夷诸邦步兵并未普及。”

“好好好,”听到这消息,李世民很是开心:“这李淳风真是朕的福星啊。要不是太史令求道之心甚坚,朕又怎会派人万里迢迢沟通欧陆,得此神兵利器!”

“朕当重赏!还有使团诸位爱卿,俱都功劳卓着,需依例升迁!”

看着正在兴头上的太宗皇帝,刘仁轨忍不住泼了一盆冷水:“陛下,我军的先发优势怕是维持不了太久。”

“先前各国只是自史书中知晓欧陆诸国崛起之势,并未过于重视。”

“但而今东方开天门之奇事已传遍西方,诸邦浮海而来者不知凡几,久而久之,欧洲之先进火器必然扩散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明小牧场

三胖歌神经

女王的客厅gl

顾安北

步步陷情:将军请绕行

司马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