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非,不喜请跳过,后面有1章 晚唐五代北宋杂谈,新战国七雄,仓廪实而知礼节,五七online),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守财奴唐德宗虽然被骂成狗,但确实给后面的皇帝留下了一个相对充裕的国库。

同时两税法成效日显,一年3500万贯石的财政收入让中央有财力将军队扩充到了二十万,其中包括十八万多大名鼎鼎的神策军。

削藩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在强大的财力支持下,四川、镇海、淮西、淄青等刺头先后被平定。

最让人挠头的河朔三镇也不愿意触碰气势正盛的朝廷霉头,在宪宗皇帝洒下大笔的钱财收买人心后,河朔人民暂时回到了朝廷温暖的怀抱,终于愿意接纳中央任命的节度使。

但是很快,长安派去的幽州节度使张弘靖就把招抚大业搞砸了。

这位哥们估计是在朝廷的地盘作威作福习惯了,到了卢龙地界也是官威十足,八抬大轿,前仆后拥。

这也就算了,个人作风嘛,顶多就是看不惯叨叨两句。

但是老张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赏军钱一百万克扣了二十万下来。

兴许在张弘靖这不算什么,百取二十,我都清廉到这地步,还有什么好说的。

但卢龙骄兵们可不会惯着你,扭头就反了。

成德、魏博也是一样,从此把朝廷的任命当成了耳旁风,自行推举节度使。

朝廷有什么办法,德宗以来攒的钱已经花了七七八八。打,未必打得过,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这个时候唐廷也发现了,河朔节度使已经不再像安禄山那般是中央的致命威胁了。

实际上,很多当上魏博节度使的“幸运儿”,任上都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损害士卒们的行为,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心怀不满的丘八们给噶了。

丘八们被养刁了胃口,一旦财政紧张无法保证待遇或是节度使私自挪用军需,马上鼓噪入内,一不小心就把还在睡梦中的老大砍翻,换人上位。

节度使实际上成为军事民主化制度下,基层官兵选出来的一个军头。

为什么会这样,本质上还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利框架。

同样的地方割据,周朝的诸侯就没有这种烦恼。

周朝的礼制对于地方势力的继承权有明确的规定。世代传承下来,权力十分稳固。

就算是“曲沃代翼”这种大逆不道的事也是自家人打成一团,什么时候也轮不到一个外姓。

在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前,谁敢这么干就等着被国内国外诸多势力一起解决吧。

晚唐的藩镇又是个啥情况,士兵们干死大哥,拥立个新人上去,然后请中央认可。

朝廷能怎么办?不承认就得开打,虚弱至极的中央政府哪来的钱财去开片?咋整,捏着鼻子认呗。

而且其中未必没有你们藩镇内乱越厉害,我中央政府才更放心的意思在里面。

而藩镇这边,新上任的节度使会把之前拥立他的闹事牙兵给噶了防止后人效仿吗?

也不是没干过,但为数不多。而且即便以儆效尤,也只是挑几个刺头,不敢铺开了来。

你一个士卒拥立上去的boSS能有多大威望啊,玩株连不是找死?

结果就是骄兵悍将一次次搞事情却并没有受到多大惩罚。

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心理负担?不满意就闹事呗。

以至于到后来,节度使的职位都成了个烫手山芋,不是野心大的主接都不敢接,甚或是直接被逼着坐上这位子,敢不上位,一刀剁了。

史宪诚、何全皞、乐从训珠玉在前,哪个还敢在这种军事民主的氛围内妄图获得无限的权利?

如果魏博镇处在离中原几十一百多公里的一个大岛上,又发现了个物产丰富的新大陆,那桀骜不驯的魏博武夫估计很乐意为了更多的财富征伐四方、联络贸易。

后面说不定还能催生出一批资产新贵,搞个《大宪章》、《权利法案》啥的,当然,也可能走上波兰那种过度民主的邪路。

但大唐帝国的魏博镇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四战之地,自保有余,向外扩张?对不起,不感兴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征服娱乐圈[重生]

粉粉女郎

汉末三国封神

轩辕氏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