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而知礼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2章 还是无题吧,新战国七雄,仓廪实而知礼节,五七online),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鞅也曾观看刘、裴二人的采风实录,英吉利其国,虚君也,大权操于议会,实为商贾之国。”商鞅对于此事也有深入研究。

“凡其外战,皆为国中豪商谋利。那些商贾自然愿意全力支持,便如皇帝拿出内帑一般,都是为了自己利益考量。国家都是他们的,又怎会不上心。”

“但鞅还是那句话,商贾终究是末节,便是英国玩出花来,也比不了田地的产出。”

“英夷所以能岁入三千万有余,靠的是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单以其本土而论,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而若按吾为大秦所设计的制度,英吉利各部合计七八百万人口,两省之地,一亿亩田产,两成半之农税丁税,岁入亦可三千万石,两倍于现下的本土税收,岂不是更胜之?”

公孙鞅对比了两种制度下,所能发挥出的最大国力,觉得还是依靠农业产出更有前途。

许久不曾发声的墨子突然开口道:“若单以眼下而论,便是欧陆岁入最高的英吉利,也只是在财政征收效率上比我中华大部分朝代高一些。”

“跟秦国这种将国力压榨到极致的战争机器相比,仍然有所不如。但是,诸位,先前影仙子讲学曾说过,欧罗巴洲尚处于裂变前夕,想来其发展阶段不过对应春秋之世。”

“或许未来,欧陆诸国会大放异彩。”

“依照眼下欧洲经济制度,恐怕日后也将大异于中国,不以田亩,而以商税为国用之本。鞅浅薄,实在想象不出这商事如何能超越农田产出。”公孙鞅叹了口气。

“便是多占些殖民地,也只是再增加些许,如何能产生质的飞跃。”

“好想去往后世好好看一看,这欧洲诸夷如何使农税不再成为国家岁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赖农事而国家兴盛。”

“或许,其中奥妙,便在于影仙子所提工业革命。”墨子猜测道:“工不出则乏其事。却不知如何才能尽快实现这生产力的飞跃。”

看墨翟憧憬的模样,管仲笑道:“无需烦忧,日后未必便没有机会见识到。”

“不管怎么说,这商贸之事能在历朝重压之下,顽强生长,便说明百姓自有这方面的需求。”

“一夫五口想要自给自足,不是件易事。”

“粮食、蔬菜、食盐、肉类、布帛、被褥、针线、刀具、碗筷、箱柜、砖瓦、门梁、车辆、牲口,衣食住行所需何其多也!”

“生存有了基本保障,又会追求绫罗绸缎高宅大马。”

“人有所求,才会愿意为此忙碌奔波,天下自然有了活力。”

“如欧陆诸邦,小民机会极多,便是在本国困窘,亦可去新大陆、殖民地寻求富贵。”

“而今之中华也初现端倪,八大位面互通,民间交流互动,商贾行走其间,更有未开发之处女地为各国后花园,日后之繁盛自可预见。”

“而如明末一般,二万万人分十亿亩田,拥挤内卷。小民再怎么努力,也不能糊口,身上的麻衣无法换成丝绸,茅草屋不能变成砖瓦房,那国家就会成为一滩死水,悄然无息中日渐老朽,最后于动荡中推到重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宋炮灰逆袭录

碰壁是常事

鬼师典韦

光武纪元